编者按
思想的光芒穿越时空,真理的味道历久弥香。《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下简称《发展战略》)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虽然规划任务到2000年就已完成,但蕴含其中的先进理念、战略思维和科学方法,至今依然是厦门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探索试验、探路先行的重要法宝,对当前科学谋划编制“十五五”规划,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
为进一步解读《发展战略》的丰富内涵,领悟其思想精髓,把握其核心要义,掌握其方法路径,为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出谋划策,厦门市社科联、社科院组织专家学者,撰写系列理论文章,开展资政研究,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富有前瞻性原创性实用性的决策参考,为厦门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贡献社科界智慧力量。
厦门日报将陆续选登部分优秀理论文章,以飨读者。
《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下简称《发展战略》)具有丰富内涵,在厦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与实践中,彰显出历久弥新的理论价值和引领未来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同志从政以来呈现出的工作特质,可以提炼概括为:调查研究—哲学思考—战略谋划—造福人民—对党忠诚。其中,注重运用战略思维做战略谋划,是习近平同志鲜明的工作特点。
古人云:“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发展战略》是厦门基于世界格局变动、中国扩大开放、厦门发展的客观实际,为谋求厦门经济社会发展,而作出的具有科学性的战略谋划,符合世界发展、中国发展、厦门发展的现实逻辑。
在世界维度,世界格局大变动要求把握战略机遇加快厦门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社会动荡改变着原有的世界格局,但和平与发展依然是世界主题。世界各国都在抓紧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实力;全球性产业结构在加快调整;国际之间的贸易交往、资金转移和技术转让出现新趋势;亚洲、太平洋经济崛起更为明显;我国即将重返关贸总协定,为中国同国际市场接轨并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契机。这就内在要求抓住战略机遇加快厦门发展。
在中国维度,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要求发挥厦门独特的区位、特区和人文优势。厦门有对外开放政策,是著名的侨乡,自然条件优越,文化教育水平较高,工业体系较为完整,是贸易较为繁荣的港口城市,是闽南一带的货物集散地,与台湾一水相连。随着时代发展,这些优势会逐渐显现出来,从而成为我国东南沿海的国际现代化商贸城市。
在厦门维度,厦门改革开放以来的长足进步为厦门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提供了新的生长点。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厦门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全市先后建设一批骨干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一定改善,引进了一批外资、先进技术和设备,为厦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新的生长点。
基于对《发展战略》的深入思考,可从哲理上提炼其哲学智慧。
注重“过去、现在、未来”相统一的大历史观。大历史观可以从历史时间和历史空间来理解和把握。历史时间讲的是长远视野,历史空间讲的是宽广视野。《发展战略》是从厦门“过去”的历史和文化“走”出来的,它基于厦门的“区位、特区和人文优势”,具有历史和文化基础。《发展战略》也是基于当时厦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而进行谋划的。《发展战略》还是面向“未来”即2000年的一种战略构想。
注重“定位、定标、定法”相统一的时空方位观。谋划发展战略,首先要明确当时世界、中国、福建和厦门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定位),这是前提,过度超前和远远滞后、冒进和保守,都是战略谋划的“天敌”。厦门处于闽南的经济中心,是我国东南沿海的门户,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桥梁,是我国亚太经济区域联系的基地。这是对厦门经济社会发展的“定位”。基于这种“定位”,确定了“战略目标”,这是“定标”。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提出了战略实施对策,确立了“具有自由贸易港特征的多功能经济特区”与“一个模式、两次转型”的发展模式以及战略重点,这是“定法”。
注重“放眼世界、把握中国、立足厦门”相统一的系统格局观。《发展战略》具有放眼世界的远大格局,强调要基于世界格局大变动来把握战略机遇并加快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注重把握中国,强调要体现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要求;立足福建厦门,既注重发挥其独特的历史、区位、特区、人文优势,又基于当时厦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
注重“长远、全局、系统”相统一的战略谋划观。战略思维,就是跳出眼前看长远,具有长远视野;跳出局部从全局看局部,具有宽广视野;跳出部分从系统看部分,具有整体视野。《发展战略》立足当时的厦门又跳出当时的厦门,提出了一系列战略举措,形成了长远性的战略体系,具有长远视野;立足厦门又跳出厦门,从世界、中国、福建看厦门,具有宽广视野;立足经济又跳出经济,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看经济,具有整体视野。
注重“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打牢支点”相统一的治理发展观。厦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客观上要求厦门要扬长避短。《发展战略》注重发挥厦门所具有的自然、经济、政治、历史、文化、区位和特区优势,又注重克服其发展短板,如传统体制约束力大、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基础设施和配套不够完善、老企业素质不够高、资金和人才不足等。要加快厦门经济社会发展,在治理上,就必须发挥厦门的比较优势,补齐厦门发展的短板,同时还要打牢厦门快速发展的支点。
《发展战略》具有跨越时空的当代意义
《发展战略》蕴含的丰富内涵、思想精髓,具有跨越时空的当代价值。
《发展战略》为厦门永续发展提供了“总体范本”。习近平同志以战略眼光认识到,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对一个地方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他指出:“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一个地方的建设,如果没有长远的规划,往往会导致建设中产生严重的失误,甚至留下永久的遗憾。”厦门在大踏步迈向新世纪的进程中,首先要有一个立足于科学、切合于实际的长远发展的战略设想,这样才能使厦门的经济社会发展谱写出崭新篇章。
为领导干部区域治理提供了“厦门范例”。主要领导干部的根本职责是治理一方,就省市县来说,就是区域治理。区域治理的首要任务,就是科学谋划区域发展战略。如果各级主要领导干部向习近平同志学习,以放眼世界的远大格局、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从实际出发的科学精神、敢为人先的胆识魄力、开拓创新的奋斗精神,来战略谋划好本地区永续发展的宏伟蓝图,一任接着一任干,就一定会创造出更多的“中国奇迹”!
(韩庆祥,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厦门市社科院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