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曦
当前,受疫情持续反复及国际形势的综合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央财经委提出五个基建布局重点,包括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强调加强基建,既有稳增长、提升基建水平,又有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等多重含义。 数据 我市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存在缺口 据厦门车管所公布的数据,2021年我市乘用车新车销售113569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19745辆,市场占有率达17.39%;今年前5月乘用车累计销售47463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11485辆,市场占有率达24.2%,已超出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到约7.6万辆,并持续保持高增长态势。与此对应的是,我市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配套仍然存在巨大缺口。截至目前,我市充电桩约1.05万个,桩车比例约1:7。充电不便造成的“里程焦虑”,成为发展电动汽车一个突出问题。 问题 “飞线”充电存在重大公共安全隐患 由于公共充电桩总体数量不多,我市不少车主选择建私家充电桩,甚至是“飞线”充电。2021年,我市共有1817个私人充电桩顺利进入小区,是2020年全年安装量的2.3倍。今年前三月,我市新装600多个私人充电桩,持续保持稳步增长。但在一些老旧小区,原本电力供应紧张,线路老化严重,私人充电桩很可能导致线路过载,引发灾难,成为重大公共安全隐患。所以,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满足市民便捷出行的需求,成为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 建议 适度超前加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建议加大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将其当成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提前统筹布局。 积极统筹社会各方资源,加强城市规划、电网企业、配套建设方、充电运营商以及房地产商、物业公司等相关各方的合作,探索积累可复制推广的商业运营模式。对于居民小区以及商场、写字楼等公共建筑内外的充电设施建设要求纳入法定政策,进一步明确并扩大新建居住区或公共建筑配建充电设施占其总车位的比例以及未来预留充电接口的车位比例,并将其纳入项目竣工验收范围。同时扩大相关设施运营补贴政策覆盖面,促进电动汽车购买使用的积极性。值得注意的是,因为不同设备制造商在施工建设、设备控制、联接输出等方面存在差异,尽快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将有利于补贴政策更快更好地实施。 从技术创新、运营模式、共享三方面推进。在技术创新层面,充电端要积极研究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在设施建设中的融合应用;在运营模式方面,建议由相关企业牵头大力探索“换电”模式,建设换电站或充、换电一体式服务站点;供电端要鼓励“新能源供电”,加快太阳能、氢能、风电等新模式的应用落地,如加快“加氢站”的建设。在共享方面,进一步加强公共充电桩的互联互通,实现设备利用率最大化。 (作者单位:厦门翔业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