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冰融
当前,党史学习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开展。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代表着一个时代的风貌,引领着一个时代的风气,从音乐作品中追忆如歌年华,汲取奋进力量,可以让党史学习教育更具感性的力量。伴随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发展,一部部经典作品不仅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优秀儿女奋勇前进,更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与理想信念。
《国际歌》凝聚马克思主义信仰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嘉兴秘密召开并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有了主心骨。同年,巴黎公社革命家欧仁·鲍狄埃作词、工人作曲家皮埃尔·狄盖特发作曲的《国际歌》,由瞿秋白翻译成中文并开始在中国广泛传唱。此时的中国正遭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国际歌》歌词中蕴含的无产阶级革命理念及国际共产主义理想终将实现的豪情壮志,为当时的中国革命注入了强有力的精神力量。“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武装起义中,气势恢宏的《国际歌》以其承载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鼓舞着中国革命者的战斗士气。毛泽东同志曾为此赋诗:“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充分体现了《国际歌》为中国革命带来的巨大精神鼓舞。
《义勇军进行曲》发出中华民族最强音
1931年,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且对华北地区虎视眈眈。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人民音乐家纷纷用音乐创作鼓舞战斗士气,其中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于1935年问世。“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义勇军进行曲》以其奋进激昂的歌词与旋律,发出中华民族“不做亡国奴”的怒吼,表达了中华儿女对外来侵略者的强烈愤慨和反抗精神。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国进入全面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军队数量、武器装备落后于敌人的形势下,坚定不移地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展全面抗日,并于1945年取得抗战最终胜利。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宣告成立,《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庄严响起,从此成为中华民族英雄儿女的战斗号角和中华民族最强音。
《在希望的田野上》
讲述改革开放“春天的故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歌曲》月刊编辑在安徽、四川等地体验生活时,看到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新农村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切体会到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喜悦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于是创作出歌词《在希望的田野上》,随后由施光南谱曲完成歌曲创作。《在希望的田野上》于1982年登上中央电视台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自此传唱大江南北,成为经典。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系列重要讲话,从理论上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标志着改革开放第二次浪潮的掀起。歌曲《春天的故事》正是以邓小平视察南方为主线,讲述了改革开放带给中国的巨大变化,描绘出“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的壮丽画卷,是老百姓对党和国家领导人衷心拥戴以及对伟大祖国无限热爱的生动写照。
《共筑中国梦》启航新征程
2012年十八大胜利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大幕拉开。党围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广大文艺工作者纷纷以文艺创作来诠释对“中国梦”的理解。在众多优秀作品中,歌曲《共筑中国梦》以其排比式的比喻句法和昂扬向上的旋律行进,由点到面,从个人到国家,生动解读了中国梦内涵。歌中所唱:“满怀豪情领略浩荡的风,踏平坎坷我们荣辱与共,实现梦想拥抱天边彩虹,我们昂首再启程,共筑中国梦!”,更是展现了“中国梦”引领下的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努力奋斗的宏大愿景。
2020年新年伊始,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敏锐洞察、果敢决策,科学指引、沉着应对,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并最终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2021牛年春晚如约而至,一曲温暖大气的《灯火里的中国》触动心弦:“灯火里的中国,青春婀娜,灯火里的中国,胸怀辽阔。灯火漫卷的万里山河,初心唤回了百年承诺……”,歌声穿越都市乡村的万家灯火,歌唱祖国的繁荣富强,歌唱小康社会里的幸福生活。抗击新冠疫情,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从党史中,我们叩问初心;从歌声里,我们汲取奋进力量,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勇往直前、砥砺前行,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作者系集美大学音乐学院教师 文章来源: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