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11月21日-22日,厦门市社科联周密部署、精心筹划,联合市直机关工委、厦门广电集团,在厦门广电集团1000平方米演播厅举办“智启新程: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2024厦门市社科知识大赛”,比赛直播吸引14万人在线参与。
此次大赛采用电视、网络相结合的竞赛方式,通过鲜明的主题、创新的形式、严谨的组织、有效的传播,为大众打造社科普及新品牌。大赛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要内容,同时结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厦门的生动实践、改革开放及新时代以来厦门各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出题,助力市民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打造集理论性、知识性、趣味性有机统一的全媒体传播平台,受到各方肯定。
2024年以来,厦门市社科联高举思想旗帜,聚焦聚力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首要政治任务,广泛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以有深度的理论、有宽度的视野、有温度的语言和有力度的传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专家领学” 带动“群众深学”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心见行、善思善用
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今年3月6日召开的全市理论工作会议暨社科界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座谈会,围绕如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深化拓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与会人员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方式,感悟思想伟力,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到智慧和力量,围绕重大主题开展系列理论研究阐释,在社科强市工程中做好“顶天”“立地”工作,为更好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展开深入研讨交流。
今年以来,为了充分发挥社科界的理论引领作用,厦门市社科联结合党纪学习教育,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等主题,统筹用好在厦专家学者、研究机构、高校等社科资源,相继召开18场次“社科名家沙龙”“社科界理论座谈会”“社科界学术年会”等活动,系统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大观点、重要论断,深入揭示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透彻学理、深邃哲理,从营商环境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文化强市等各个方面积极献计献策,不仅带动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学深学细、学懂学透,不断筑牢思想根基和信仰堤坝,也为全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力量,贡献了社科界智慧与力量,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撑。
从“纸端”到“云端”
让理论传播更加有声有色、润物无声
我市持续丰富社科普及形式创新,抓住全省三级联动举办第二十届社科普及宣传周的契机,举办首届全市社科知识大赛。这也是过去一年,我市积极求新求变,充分借助新媒体优势,广泛采用“网言网语”与“微言微语”阐释“党言党语”,不断提升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能力的生动缩影。
从年初开始,我市秉持 “受众在哪里,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延伸到哪里” 的理念,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理论宣传阵地作用。借助社科网、社科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开设 “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等专题专栏,把社科名家讲课视频 “推网上线”,全方位发力、多角度做好全会精神宣传和研究阐释,及时在媒体空间发出社科强音。同时,紧紧围绕理论实践热点,充分发挥社科界独特学科优势,强化集成攻关。今年已先后在《厦门日报》刊推社科界理论研究成果专版 8 版,形成了一批有深度、有分量、有价值的学术成果;策划推出市级社科普及基地线上 VR 展馆 10 个,发动市区社科队伍拍摄各类特色普及视频、动画作品 20 余部,推出一批有 “网感”、有时代气息的融媒体产品,既让线上理论宣讲 “潮” 起来,也加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理论政策的理解,加强对党的理论政策的宣传解读。此外,举办厦门市第九期社会科学知识有奖竞答,结合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搭建 “指尖课堂”,引导广大党员群众在线学理论、学知识、学本领。数据显示,今年社科普及宣传周期间各区、社科学会、高校等推出主题系列新媒体社科普及产品50余个,推出系列图文、音视频信息3200余条,累计播放量(阅读量)超20万次。
用“群众话”讲“家国事”
让党的声音进万家、润民心
近年来,市山东南下干部历史研究会创作的《安岐随想》红色文化主题交响乐荣登国家大剧院“百年辉煌·时代回响”第七届“中国交响乐之春”舞台,市南下服务团团史研究会创作的《喜迎二十大 一起向未来》荣获福建省首届短视频大赛优秀奖,市社科普及基地线上 VR 展馆获得厦门市网络文化节创意奖等。这些成绩的取得,反映了我市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把握社科强省建设机遇,乘势而上,运用多媒体手段和生动事例,加大了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系列重要理论的解读力度。全市社科系统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党的理论政策“声”入人心,进行了诸多尝试。
通过层层覆盖的方式,广泛开展分众化宣讲活动。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重大主题,突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精心挑选讲座选题,并严格遴选师资队伍,为全市51个讲坛点提供丰富的选题和优秀的宣讲人才资源,任由各讲坛点按需选题选人。按照基层“点单”、讲点“派单”、专家“接单”的模式,将学习内容送学上门,采取“领导讲政策、专家讲理论、典型讲事迹、群众讲感受”等多样化的形式,切实实现分众化宣讲,从而确保宣讲内容能够让听众喜欢听、听得懂。截至目前,本年度已累计开展讲座129场,受益群众达1.6万余人,有力地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在厦门走深、走细、走实,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家门口的“思想盛宴” 。
创新形式,推动宣讲多样化开展。积极构建“戏曲+宣讲”“故事+宣讲”“数据+宣讲”“电影+宣讲”等多种宣讲模式,达成“原汁原味”的理论与“有滋有味”的实践有机融合,确保基层干部群众能够听得懂、听得进。思明区社科联开展的“奋进新征程 宣讲‘邻’距离”活动,采取 1(一位专家解读)+N(若干近邻宣讲员宣讲)+X(知识竞答等特色活动)模式,使得党的创新理论宣讲贴近实际、汇聚民智、顺应民意、赢得民心。同安区社科联通过编排闽南话布袋戏、答嘴鼓、歌仔戏、快板等节目,并结合孔子文化节开展祭孔典礼、拜师诵读等活动,让党的理论鲜活灵动起来,切实增强了吸引力与感染力。
深入基层,让宣讲贴近百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道德讲堂、农家书屋等平台,采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广泛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传递社会正能量。例如,湖里区社科联宣讲秉持将“民有所呼”转化为“我有所为”“为有所成”的理念,以“走进万家、服务百姓”为目标,推动宣传宣讲实现“精准供给”。翔安区社科联借助群众喜爱的连环画形式进行理论普及,以无声的画面融入有声的宣讲,在全社会引发良好反响。海沧区社科联充分发挥社科基地的示范、带动、辐射作用,推进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大众化、常态化。集美区社科联积极搭建党的理论与群众的“连心桥”,在全区开展“社科月月行”系列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系列全面、系统且深入的理论学习研讨、追根溯源的理论研究阐释以及形式多样的理论宣传宣讲普及活动,让党的声音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持续传播、久久回荡,于潜移默化中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助力人们以更为昂扬的精神风貌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下一步,我市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一首要政治任务,创新推进社科强省建设项目,持续强化学习宣传与研究阐释工作,丰富宣讲普及载体,不断优化宣讲方式,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令人真信真用。
名词解释
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周以推广社会科学知识、提升公众认知为目标,运用讲座、展览、网络竞答等形式,推动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传播与应用。活动主题通常为当年重要政策、思想与社会热点,通过系列活动将抽象的社科理论具象化,让公众在多元活动中感受社科魅力,增强运用社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在全社会营造重视社科、学习社科的良好氛围,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智力支持与思想动力。
2024年11月16日至22日,厦门市成功举办了第二十届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周。本届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周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为主题,围绕社科惠民工程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不仅有助于公众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与政策要求,还增强了社会科学在公众生活中的影响力和应用价值,为厦门市的社会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2024厦门市社科知识大赛颁奖现场。
厦门市第二十届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周咨询活动互动现场。
海沧区第二十届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周活动现场。
思明区第二十届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周活动现场。
“鹭江讲堂”报告人正在宣讲党的创新理论。
海沧区“鲁班的工具箱”研学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