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社科联深化社科普及改革创新 奋力助推社科强省建设

时间:2025-01-02浏览次数:1851
文章来源:厦门日报

厦门市社会科学普及联席会议举行第五次会议

总结2024年社科普及活动成效

规划2025年工作

日前,厦门市社会科学普及联席会议举行第五次会议。会议回顾了第四次全体会议召开以来,各成员单位贯彻落实《福建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和《厦门市社会科学普及规划纲要(2021-2025年)》(以下简称《纲要》)指标任务有关情况。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社科普及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扎实开展“快字当头提效率、机关带头转作风”专项行动,创新普及形式,丰富普及内容,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公众人文社科素质明显提高,社科普及品牌精品不断涌现,社科普及惠民能力持续提升,社科普及人才队伍发展壮大,社科普及交流合作深化拓展,全市社科普及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突出主题主线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市社科普及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以下简称:联席会成员单位)按照毫不动摇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重要要求,通过层层覆盖方式,组织广大社科专家学者开展党的创新理论“七进”活动,各成员单位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理论宣讲活动1600多场次。“鹭江讲坛”精心设置“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精品课程,送学上门,采取“领导讲政策、专家讲理论、典型讲事迹、群众讲感受”等多样化形式,开展宣讲讲座130多场。各成员单位组织开展“中国梦 劳动美”“跟党奋进新征程 鹭岛巾帼建新功”“我与祖国共成长”“送法进万家”“闽南文化进校园”“青春厦门”等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近900场次。市委宣传部“理论宣讲轻骑兵”“月·阅·谈”“学思想·i宣讲”等特色宣讲品牌持续擦亮。

充分发挥社科界理论引领作用,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等主题,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第一时间组织社科专家学者研究阐释,引领学习。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经济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建设、廉洁文化等重大主题,召开“社科名家沙龙”“社科界理论座谈会”等活动8场次,带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学深学细、学懂学透,不断筑牢思想根基和信仰堤坝,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为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贡献了厦门智慧和力量。

注重以文化人 不断提升公众人文社科素养

联席会成员单位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社科普及工作导向,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和人文社科知识宣传普及等社科文化惠民活动300多场次,社科普及服务和社科普及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公众人文社科素养和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2024年市社科普及宣传周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为主题,安排了26大项活动,深入基层宣传党的理论、红色文化、廉洁文化、华侨文化、民俗文化等,线上线下吸引近百万人次参与。

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挖掘梳理鼓浪屿、厦门及闽南历史文化资源,深化红色文化、海丝文化、华侨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学术研究,组织高校专业研究团队开展“全球视野下的鼓浪屿”“鼓浪屿与华侨华人”等研究项目,编辑出版社科丛书18部,举办“提升文化影响力,激发特区新动能”名家沙龙,形成一批具有原创性和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研究成果。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地方历史文化,思明区制作《探寻厦门岛上的千年古村落》等系列短视频,同安区打造孔子、朱子、苏颂等文化节特色品牌,翔安区制作《翔安历史名人》系列连环画等,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深化两岸文化交流,突出郑成功、颜思齐、保生大帝等厦台文化纽带,开展两岸民俗、宗亲、民间信仰等民间社团人文交流和高层次、多领域学术交流,打造了“海峡两岸青少年姓氏源流知识竞赛”“厦金民俗喜乐汇”“海峡两岸同祭孔”“闽台青草药文化”等两岸文化交流特色品牌,与中国社科院联合举办国台办重点交流项目第六届海峡两岸人文学论坛,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情感融合。

坚持创新推动 社科普及线上线下同频共振

我市社科普及工作积极求新求变,把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应用系统贯穿到社科普及工作中,创作社科普及数字资源,增强全媒体传播能力,提升社科普及工作效能。抓住全省三级联动举办第二十届社科普及宣传周的契机,以电视、网络相结合的竞赛形式,举办首届厦门市社科知识大赛,吸引18万人次在线参与,5.6万人次点赞。2024年社科普及宣传周期间组织各区、社科学会、高校等推出主题系列新媒体社科普及产品50余个,推出系列图文、音视频信息3200余条,累计播放量(阅读量)超20万次。策划推出市级社科普及基地线上VR 展馆10个,发动市区社科队伍拍摄各类特色普及视频、动画作品,推出一批有“网感”、有时代气息的融媒体产品,让社科知识传播普及“潮”起来。

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把社科普及同理论、文化、文艺融合对接,打造特色普及形式,拓展普及传播渠道,推动社科普及工作提质增效。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广泛采用“网言网语”与“微言微语”阐释“党言党语”,不断提升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能力,市委党校建设“学习之路”主题课堂,制作微视频课程让理论传播更加有声有色。构建“一区一会一特色”的社科普及矩阵,围绕“一区一品牌”建设,“思明开讲”“湖‘理’面对面”、集美“社科月月行”、海沧“非遗技艺展示体验”、同安传统文化节庆、翔安“理论圆桌”等,都各具特色,富有成效;社科学会围绕姓氏文化、诚信宣传、影视创作、闽南民俗、红色研学等主题开展特色普及活动27项。

健全工作机制 形成齐抓共管社科普及架构

市社科联积极优化完善各类工作机制,提升社科普及工作效能。以社科普及联席会议机制为抓手,强化社科普及工作横向联合、纵向协作,切实搭建平台、做好服务,以重点项目带动、大型活动凝聚推动社科普及资源整合,构建了齐抓共管、协同发力的社科普及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社科普及周省市区三级联动机制,各区、社科学会、高校等发挥优势特色,开展了丰富多彩、雅俗共赏的社科普及活动。 全市理论工作围绕“广大多数”,强化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普及性,推动党员干部群众理论学习时代化、大众化。持续创新开展“月·阅·谈”学习明理活动,充分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厦门理论在线”微信公众号持续刊发推介理论文章700余篇,新开通的“厦门理论在线”抖音号、微信视频号,用短视频讲“微理论”,以创新的方式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持续推送理论短视频100余条;“学思想·i宣讲”全媒体理论宣讲达人秀节目在全网播出。市委党校建设“学习之路”主题课堂,服务各级党员干部400多批3万多人次,打造“四史”教育、伟大建党精神课程19项,制作《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微视频课程8集,组织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开发宣讲课程30余门,服务社会宣讲逾百场。市教育局完善“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机制,建设市“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15个。

突出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服务下放,持续推进社科普及基地、社科志愿者队伍等基础力量建设,完善了基层阵地网络。深入实施社科普及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社科普及基地布局进一步优化,新增4个区级社科普及基地,目前全市共有省级基地5个、市级基地43个、区级基地79个。打造雁阵格局社科志愿服务力量,目前全市组建了78支社科志愿服务队,依托社科志愿服务驿站等开展“写春联送祝福”等志愿服务活动130多场。

2025年,社科普及工作将继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见行见效;要在社科惠民上取得更大实效,坚持不懈做好以文化人工作,着力推进社科普及改革创新,加强社科普及平台品牌化建设,锻造一批社会影响力强、厦门特色显著、具有全省影响力的社科普及品牌;要扎实推进社科高质量发展,加强社科人才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广大社科人才积极性,加大社科普及保障力度,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加强社科普及协调联动,构建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公众参与和资源共享的社科普及工作新格局。

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普及。聚焦聚力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一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实施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工程,深挖用好理论“富矿”,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工作时开创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加强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用好用活理论宣传普及载体,不断优化宣讲方式,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真信真用。

着力推进社科普及方式创新。持续打造社科普及宣传周等具有广泛参与度和影响力的社科普及活动品牌,探索社科普及工作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媒体,建设多媒体融合的社科普及传播模式,以“小切口”展现“大主题”,讲好身边的温暖故事、生活的可喜变化、特区的发展历史,让普及工作更加有声有色,让知识传播更加润物无声,不断提升社科普及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坚持文化惠民提升人文素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上持续发力。挖掘整理红色文化、地方名人故事、风土人情等优秀地域文化资源,通过专项研究、文献整理、互动宣讲、新媒体传播等方式传承弘扬地域特色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用好中国社科院、民间社团等社科资源,推动闽台文化交流向更广领域、更高程度、更深层次拓展,鼓励两岸专家学者共同参与闽台学术交流论坛、闽台历史展示溯源、闽台族谱对接等活动,进一步增进台湾同胞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

强化社科普及工作体系保障。强化社科普及工作协同联动配合,增进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市、区社科联联系,推进线上线下资源互通共享、活动宣传同向发力,推动全方位、全媒体、多层次、多渠道的社科普及网络有效覆盖。持续加强基层社科普及队伍建设,充实完善社科普及专家智库、人才库,统筹推进各级社科普及场馆建设提升工作,完善经费投入机制,进一步提升社科普及工作水平。


主办:厦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厦门市社会科学院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大连兴馆巷1号社会科学大楼
备案:闽ICP备2022019297号
技术:执觉传媒   
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