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社科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化拓展“三争”和“快字当头提效率、机关带头转作风”专项行动,结合党纪学习教育,全面推进“存正心、守正道、养正气”主题实践,进一步展现社科新风正气的形象。
一、深化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持续开展“习近平在厦门”系列理论研究,组织开展了18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厦门实践专项课题。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两岸融合发展”等重点任务,组织开展了101项调研课题。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组织开展2场名家沙龙,汇聚13名专家和企业代表为进一步推动厦门经济高质量发展话创新、谋发展,研讨成果通过《厦门日报》等平台宣传推广。
二、持续开展特色理论宣讲活动。紧跟中央、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召开“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学深悟透习近平文化思想 加快推进社科强省建设—— 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提振精气神 激发新担当砥砺新作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等5场理论专题座谈会,第一时间学习领会、第一时间宣传阐释,有效发挥了社科界思想引领、理论先行示范作用。持续推动“新风正气进基层”活动,利用“鹭江讲坛”“社科名家工作室”“社科学术年会”积极开展“三正”宣传教育,今年来鹭江讲坛组织社科专家学者深入基层宣讲129场,社科学术年会7场,社科沙龙3场,有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三、深入做好地方特色文史研究。联合中国社科院承办国台办年度重点对台交流项目“海峡两岸人文学论坛”。发挥民间社团优势,举办海峡两岸青少年中华姓氏源流知识竞赛、海峡两岸(厦门)信息化论坛、活动等近20场次,共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进台湾同胞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做强“厦门社科丛书”“同文书院”和“鼓浪屿国际研究中心”,资助出版3部社科丛书,深入开展“全球视野下的鼓浪屿”研究和“鼓浪屿与华侨华人”研究,聚焦文化传承发展,着力推动厦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好“存正心、守正道、养正气”的民族文化传统。
四、积极开展社科志愿服务活动。充分结合每月主题党日活动以及特殊月份、节日等常态化开展“三正”志愿服务活动。年初,与社区对接,开展“暖心再延续 点亮微心愿 ”认领5个困难群众家庭的“微心愿”;每年在春节来临之际,组织志愿者开展写春联送祝福和走访慰问活动,让辖区特殊群众感受到关怀;组织志愿者开展“学习雷锋我先行”、“安邻情浓 微光耀月”等活动,年内向市民群众发放各类社科普及读物和社科丛书1400多本。指导所属社团召开全市信用论坛,深化“个人信用白鹭分”应用,深入商户、居民群众开展“讲文明、守信用”宣传普及,增强公众信用意识;持续向文安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设立的社科图书角捐赠社科书籍,拓展社区阅读书目,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深入开展“我在乡村有亩田”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农业专家每季度前往五峰村开展乡村振兴政策与农业科技普及服务等。截至12月底,组织志愿者开展主题、专题活动16场次,投入人力参与志愿服务、文明创建、爱心帮扶等活动240人次,较好推动“三正”福建新风正气“名片”活动走深走实、见实见效。
五、积极开展清廉机关建设。结合党纪学习教育,举办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厦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骨干人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研修班、社科系统干部培训班、专题讲座等,邀请驻市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举办《条例》专题辅导,组织参观厦门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党纪学习教育主题展、“学习之路”主题课堂,以党纪学习教育助推“三正”影响力、传播力、感召力;召开全市社科界“提振精气神 激发新担当 砥砺新作为”座谈会,深入开展“快字当头提效率、机关带头转作风”专项行动,印发加强作风纪律建设的工作方案,紧盯重要时间节点,做好廉政提醒,大力营造担当作为、干事创业浓厚氛围。召开全市社科界廉洁文化座谈会,打造具有社科特色的廉洁文化品牌,相关做法被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并在厦门日报理论版刊登多篇廉洁文化理论研究文章,为涵养全市党员干部“存正心 守正道 养正气”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