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之年。我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担起新使命,开启新征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和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奋力拼搏、奋勇争先,加快建设社科强市。
3月28日,厦门市社科联第八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全市社科界代表聚集一堂,总结去年各项成果,交流今年工作思路。大家一致表示,要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应用对策研究、社科智库建设、理论引领大众等方面提质增效,努力推动我市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为厦门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4年成果回顾
市社科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深入开展“快字当头提效率、机关带头转作风”专项行动,团结带领全市广大社科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市社科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理论研究阐释成果丰硕
抓实学习教育。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开展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召开“第一议题”学习28场次、中心组学习16场次。认真开展党支部“三会一课”,举办全市社科联系统干部培训班、在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骨干人才研修班,主办全市社科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等座谈会,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进一步筑牢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
抓深研究阐释。深挖理论“富矿”,联合市委宣传部持续深化“习近平在厦门”系列理论研究,组织专家开展18项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厦门实践专项课题研究,推出了《“厦门实践”值得学习》等一批有质量、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在《光明日报》等权威媒体刊发,为我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引。紧跟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厦门实践”等专题,第一时间召开理论座谈会、名家沙龙等18场次,发动社科界专家学者在《厦门日报》理论版等理论阵地刊登研究文章近200篇,有效发挥了社科界理论先行示范作用。集美大学有关“校董会主席习近平勉励我们弘扬嘉庚精神”主题的采访实录入选《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
抓好宣传普及。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首要政治任务,持续打造特色鲜明的社科普及品牌,组织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大众化社科普及活动。广泛汇聚资源,举办第二十届社科普及宣传周,线上线下吸引近百万人次参与,有效提升了公众人文社科素养。创新举办首届厦门市社科知识电视大赛,打造理论性、知识性、趣味性有机统一的社科普及全媒体传播平台,发挥“鹭江讲坛”、社科普及基地等载体作用,有效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落地见效。
服务中心大局成效显著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市社科调研课题项目导向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引领作用,紧扣综合改革试点、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提升营商环境国际化水平等中心任务,与市发改委、市教育局等部门共商课题选题,开展营商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等专项课题研究21项,各类研究成果获省市领导肯定性批示15件、转化为市“两会”参考材料85份、市政协提案15项,成果影响力不断扩大。做好《厦门经济社会发展与预测蓝皮书》编撰,及时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高标准组织2024年社科学术年会系列活动,吸引众多专家学者关注厦门、研究厦门,有效发挥了资政作用,服务大局和决策成效显著。
助推两岸融合发展。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从学术研讨、对台研究、民间文化交流等方面入手,助力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积极争取资源,主动开展院地合作,借助中国社科院高端学术资源,联合办好国台办年度重点对台交流项目——第六届海峡两岸人文学论坛。立足厦门对台窗口优势,打造对台特色研究平台,组织开展《闽台融合发展背景下海峡西岸城市在台形象传播研究》等多项对台课题研究。深耕民间社团对台文化交流品牌,海峡两岸青少年中华姓氏源流知识竞赛连续6年纳入海峡论坛项目。海峡两岸郑成功文化、苏颂文化主题活动获央视报道,影响力不断扩大。
赓续地方历史文脉。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相结合,系统推进地方历史文化的学术研究、传承保护、活化利用和公众参与。发挥鼓浪屿国际研究中心、“同文书院”等文史研究平台作用,《鼓浪屿研究》学术辑刊刊登高质量原创性学术文章23篇,出版《厦门文献系列》等社科丛书15部,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研究成果。大力弘扬嘉庚精神,出版《陈嘉庚文集》和《陈嘉庚精神导论》等专著。开展“千书赠阅”文化惠民活动,向学校、企业、社区、游客等赠送社科书籍5000余本。
社科强市建设稳步推进
发挥牵头抓总作用。自省委部署社科强省建设任务以来,市社科联组成工作专班,面向高校、研究机构、专家学者、职能部门召开多场座谈会、征求意见会,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编拟我市贯彻落实工作方案。2024年11月,省委正式印发《福建省社科强省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后,市社科联第一时间组织召开贯彻落实这一纲要座谈会,再次多方征求意见,形成落实方案(报审稿)。发挥资源优势,统筹各级社科力量,牵头协调组织2024年社科强市建设重点项目,取得较好成效,相关做法获省社科联、市委宣传部肯定。
优化工作联合机制。发挥社科界学科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建立更加紧密的协同研究机制。发挥“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会厦门工作站”“厦门市社科名家工作室”等平台作用,引进高端学术资源,打造“社科联/院+党政部门+社科专家学者”社科研究矩阵,社科研究水平不断提升。加强与在厦高校联动,积极搭建各类学术合作交流平台,与华侨大学共同承办2024年福建省社科界青年学者论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厦门实践”等学术论坛;与集美大学共同举办嘉庚文化论坛等。发挥社科普及联席会议作用,强化社科普及工作横向联合、纵向协作。加强对各区社科联的工作联系和业务指导,培育了“思明开讲”“湖‘理’面对面”、集美“社科月月行”、海沧“非遗技艺展示体验”、同安传统文化节庆、翔安“理论圆桌”等社科品牌,特色鲜明、成效突出,深受群众喜爱。
提升社科服务质量。深化拓展“快字当头提效率 机关带头转作风”专项行动,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完善“联”的工作机制3项,不断提高服务社科界、服务社科组织、服务社科项目、服务基层群众的效能。坚持“三个到一线”工作法,深入社科学会、高校、社科研究基地等,面对面了解情况,倾听意见建议、推动解决问题。加强学会管理与服务,做好56家学会年报年检,指导9家学会换届,新增3A以上学会7家,促进学会健康有序发展。用心用情建好“社科之家”,做好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拔尖人才项目申报,打造社科青年“理论圆桌”学习平台,为社科人才提供发挥才能、学习交流的平台。
党的建设质量全面提升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组织中心组学习5次,开展专家辅导、现场教学、专题党课、集中观看警示教育片等活动近百场,引导社科界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研究制定年度主体责任清单19条、任务清单49条,把全的要求、严的基调、治的理念贯穿到主体责任落实全过程各环节。定期分析排查关键环节存在的廉政风险点,在规范流程上严格把关、加强监管,完善各项内控制度,完成主体责任检查反馈问题整改,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来抓,贯彻落实好《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健全完善意识形态工作风险评估、追责问责等工作机制,《厦门社会科学》连续被中宣部评为优秀出版物,并在全国百城优秀社科学术期刊上作经验交流。围绕“强信心、聚人心、暖民心”任务,组织社科名家围绕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等开展学术沙龙、学术年会,唱响“经济光明论”,引导群众正确看待经济发展,为我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凝聚共促高质量发展的社会共识。
推动机关党的建设提优扩面。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加强模范机关建设,意识形态、机关效能、平安综治等工作在考核考评中连续获评优秀等次。狠抓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开展“一支部一品牌”“四强”党支部创建,夯实基层党建基础,1项党建调研课题成果获全省重点党建调研课题三等奖,1个机关党支部被评为“市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扎实推进学会功能型支部建设,以过硬党建引领社科学会高质量发展,社科学会服务中心、服务社会能力不断提升。
2025年工作思路
市社科联工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国、全省宣传部长会议要求,团结凝聚全市广大社科工作者,守正创新、开拓进取,深入实施《福建省社科强省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持续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深入开展“奋力拼搏、奋勇争先”专项行动,为厦门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提供有利文化条件、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着力在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上奋勇争先
强化理论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好用活《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等。坚持“第一议题”制度,高质量开展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展学习形式,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自觉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厦门的关怀勉励转化为前进动力,强化责任担当,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深化体系化学理化研究。发挥厦门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优势,深入挖掘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期间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 举办理论研讨会,更好彰显党的创新理论的历史渊源和真理力量。发挥我市年度社科调研课题导向作用,加强选题策划和专项资助,结合厦门实践,精心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大项目研究,努力推出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扩大大众化通俗化传播。深入实施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工程,办好“鹭江讲坛”、社科名家沙龙、网上竞答等活动,积极申报举办福建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百场社科专题报告会,依托市区两级社科普及基地等平台载体,组织动员专家学者深入基层开展分众化对象化宣传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实践伟力。紧盯重要节点和时政热点,打造多样化多层次的理论传播成果
着力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上奋勇争先
进一步助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地方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打造区域国别研究智库、历史人文智库、涉台特色智库等品牌,组织专家学者围绕厦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入开展针对性研究。发挥《智库报告》等成果应用转化渠道作用,促进更多研究成果转化为决策参考。积极创造条件,加强与中国社科院联系,进一步完善院地合作机制,争取更多高端智库资源服务厦门高质量发展。高标准组织策划2025年学术年会,持续提升学术年会的话语力、影响力。
进一步助力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凝聚社科力量,积极助力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发挥社科优势,深化涉台问题研究;鼓励在厦高校积极开展与台湾高校间的跨地域、跨学科联合研究;加强与中国社科院的沟通协作,争取第七届海峡两岸人文学论坛落地厦门。发挥两岸地域文化优势,深入推进两岸民间社团交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情感融合。继续支持办好“社科学会对台交流重点项目”,办好两岸青少年中华姓氏源流知识竞赛等海峡论坛配套活动。
进一步助力提升文化影响力。认真落实“在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上久久为功”的重要要求,自觉融入更高水平文化强市建设。发挥“同文书院”、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平台作用,持续开展地方历史文献发掘工作,推动开展闽南文化、闽台族谱文化、朱子文化、客家方言、海丝文化等特色地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服务我市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着力在接续推进社科强市建设上奋勇争先
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贯彻落实《福建省社科强省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八大建设工程”,出台我市落实这一纲要工作方案,按照职能分解工作,协调相关单位抓好落实。着眼我市社科实际,推动《福建省2025年度社科强省建设重点项目和创新行动方案》落地见效。建立健全社科优秀成果发布、优秀课题报告会、社科普及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加大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实施杰出青年学者培育计划,组织在厦高校社科青年骨干研修培训,做好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等项目遴选推荐,不断夯实社科强市建设基础。
提升课题研究质效。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围绕营商环境建设、综合改革试点、新质生产力等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及民生福祉的重大理论现实问题,认真做好2025年度厦门社会科学调研课题管理工作,加快推进数智社科平台建设,抓好课题成果转化应用跟踪,更好服务决策。进一步发挥在厦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在全省的领先优势,加强优势学科建设,建强用好全市11个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做好202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组织工作,力争项目立项数稳中有升,继续在全省保持前列。
精心组织社科成果评奖。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社科优秀成果评价体系,严把评审流程,落实监督机制,认真组织厦门市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审工作。健全完善优秀成果推介制度,把评选出来的优秀成果,及时向全社会宣传推广,不断提高社科优秀成果的显示度、影响力,促进成果转化利用,更好激励社科工作者述学立论、建言献策。
提升社科普及效能。充分发挥各级社科联组织、各类社科普及基地、各式平台载体作用,加强资源整合、要素汇聚,强化数字赋能,办好2025年厦门市社科普及宣传周、第二届厦门市社科知识电视大赛等活动,积极遴选人员参加全省社科普及基地讲解员大赛,聚焦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精心组织策划各具特色、影响广泛、喜闻乐见的社科普及活动。
提高社团管理水平。严格实施《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科学规范做好社团年报年检、换届前置审查等工作。做好社科学会重大社科活动、对台交流重点项目的立项资助,不断提高社科学会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持续加强党建引领,加快推动社科学会“一会一支部”功能型党组织建设,提升学会党建“两个覆盖”质效。
着力在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上奋勇争先
加强思想建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学术导向、价值取向,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贯穿到社科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与时俱进加强社科领域阵地建设和管理,坚持正面宣传和敢于“亮剑”相结合,发展壮大各种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旗帜鲜明批驳各种错误思想和言论。
加强组织建设。树立好抓基层、打基础的鲜明导向,发挥党建引领示范作用,持续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开展党支部品牌创建和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学习会活动。坚持“三个到一线”工作法,深入基层调研,加强对各区社科联、社科学会的业务指导,建立健全社科名家日常联络服务工作制度,将名家大师的智慧与力量凝聚到社科强市建设事业中,切实画好社科强市建设的最大同心圆。
加强作风建设。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精心组织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旗帜鲜明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引导社科界党员干部将更多的精力放到抓落实、促发展上来。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深入实施“奋力拼搏、奋勇争先”专项行动,大力弘扬“四下基层”“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传统,引导社科联机关党员干部持之以恒“拼学习、拼作风、拼贡献”,不断提升“四力”,全力打造“讲政治、勇担当、善作为”的模范机关,努力把社科联建成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温馨之家、幸福之家。
数字看发展
●创新举办首届厦门市社科知识电视大赛,吸引18万人次在线参与,5.6万人次点赞。
●举办分众化、互动化理论宣讲130多场,组织78支社科志愿服务队开展130多场次活动。
●组织开展各类前瞻性、应用性、储备性对策研究101项。
●向学校、企业、社区、游客等赠送社科书籍5000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