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社科联举办“赓续红色史,喜迎二十大——暨用好红色资源助推厦门文化名城建设论坛”

时间:2022-09-23浏览次数:747
9月22日,“赓续红色史,喜迎二十大——暨用好红色资源助推厦门文化名城建设论坛”在厦门成功举办。

9月22日,“赓续红色史,喜迎二十大——暨用好红色资源助推厦门文化名城建设论坛”在厦门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是厦门市第十三届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活动之一,由厦门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厦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厦门市社会科学院指导,由中共思明区委宣传部、思明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集美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协办。市政协薛祺安副主席到会指导,市政协文史学委主任陈甦帆,市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市委讲师团团长彭心安,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潘少銮以及40余名社科界专家、学者、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的召开,旨在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探讨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血脉、弘扬红色文化的方法路径,助力厦门“文化中心、艺术之城、音乐之岛”建设,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专家主题发言

厦门市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市委讲师团团长彭心安教授:

红色文化铸就了厦门这座城市的文化之魂,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当前厦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市的系统工程中,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形成共同价值追求;要坚持以红色文化为引领,塑造厦门城市精神;要以创新的方式继承传统,让红色主旋律作品与现代艺术媒介更好融合,为厦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精神力量。


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兼执行主任冯霞教授:

厦门红色资源具有时间跨越度大、空间集中度高、典型代表性强等特点。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厦门红色资源贯通百年党史的优良禀赋,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与文旅资源高度集中的现实优势,探索地域特色与红色文化的深度融合之道,使厦门城市自带的“流量”更好地转化为红色资源实现功能的“增量”,把一般文旅的热门“打卡点”建设成红色文化传播的“根据地”。

厦门市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主任张侃教授:

弘扬红色文化具有战略前瞻意义。红色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工程,一是要保证红色文化的历史真实,二是要维系红色文化的神圣仪式,三是要培育红色文化的情感结构,最终通过大众实践的普遍参与,使红色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构筑21世纪现代文明的主体性意识的基础。

厦门市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燕飞:

开发、保护、利用好厦门丰富的红色资源,让我们的青年一代能够在当年先辈们英勇奋战的地方,追忆先辈的足迹,缅怀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激发革命感情,意义深远!

集美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巨东红副教授: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思明区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走了一条嵌入式发展之路,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为主体的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体系;调查数据表明,青少年及其家长对党史学习教育的满意度高,积极性高,党史学习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力强。

厦门市群惠小学书记、校长黄坚定老师:

追寻惜芬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群惠小学在开展红色教育中,取得了三条重要经验:一是榜样引领,师生共同成长是基础;二是儿童视角,学生主动参与是关键;三是多方参与,社会力量调动是保障。

厦门大学电影学院副院长李晓红教授书面发言:

要继续深入挖掘新的红色历史资源,要有“厦门出品必属精品”意识,用电影讲好厦门故事,持续推出精品力作,让文艺的厦门与英雄的厦门相辅相成,打造红色厦门新形象!

市政协薛祺安副主席在论坛中指出:

文化是城市的基石。“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厦门抓住发展机遇、推动文化产业千亿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加快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同时,厦门将在高起点建设现代文化强市中,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近年来,在市政协文史学委的具体指导下,市社科联、社科院积极引导社科专家聚焦学术前沿,关注社会热点,回应民众关切,展现人文情怀,积极研究推广厦门城市文化特色、城市文化地标、文化名人、文化成果,为推进文化强市建设营造了浓厚氛围、提供了理论支撑以及智力支持。下一步,要继续深入挖掘梳理厦门红色资源,努力探讨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血脉、弘扬红色文化的方法路径,不断扩大厦门红色资源的影响力,引导全社会更好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以实际行动为厦门建设文化强市做出贡献,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接下来,市社科联、社科院在市政协文史学委的指导下,会同各区社科联,认真吸纳专家学者们的意见建议,不断丰富、挖掘和提升本区内的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全社会更好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为厦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市积极贡献社科力量。


主办:厦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厦门市社会科学院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大连兴馆巷1号社会科学大楼
备案:闽ICP备2022019297号
技术:执觉传媒   
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