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 | 以学铸魂强党性 以学促干建新功!市社科联、社科院举办“社科名家沙龙”

时间:2023-04-27浏览次数:1539
市社科联、社科院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社科名家沙龙,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潘少銮主持会议,市委第六巡回指导组组长陈进春到会指导。

为发挥社科界在主题教育中的理论引导、思想先导作用,4月24日,市社科联、社科院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社科名家沙龙,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潘少銮主持会议,市委第六巡回指导组组长陈进春到会指导。

8位社科专家结合自身的研究领域,从不同角度深入阐释了新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实践要求。通过研讨交流、互动学习,进一步深化了对这次主题教育重大意义、总要求和目标的认识,为全市主题教育实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根本任务积极贡献“社科力量”。

为加强新型智库建设,充分发挥我市人文社科领域高层次人才的特色优势和引领作用,2022年3月,市社科名家工作室成立。通过这个理论阐释、理论学习、理论交流平台,市社科联、社科院开展了多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研究、宣讲活动,本次“社科名家沙龙”是其中一个活动。

这里转载与会专家的发言摘编,以飨广大党员干部和读者。

学思想 把握精髓要义

李新生——中共福建省委党校二级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各项工作。”由此可见,真正做到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多么的重要。

真正做到学深悟透,必须全面系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我们党运用“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治国理政,取得了“十三个方面的历史性成就”,从中提升和概括出“十个明确”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党的二十大进而凝练出“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样就构成了完整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更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显著特征。

真正做到学深悟透,必须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精辟总结了“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既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并渗透于习近平总书记的创新理论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一定要按照“六个必须坚持”去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从而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考出一个好成绩。

重实践 推动厦门高质量发展

林朝晖——中共厦门市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一级巡视员

如何“重实践、建新功”?核心是着力推动厦门高质量发展。

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厦门发展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自觉把厦门高质量发展放在全国全省大局中谋划和推动,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主题教育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都要自觉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牢牢锚定厦门的发展目标。我们要紧盯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总目标,把厦门建设成更高水平的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市,致力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旅游会展中心、区域创新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做实做好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

把着力点放在壮大实体经济上。加快构建“4+4+6”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商贸物流、金融服务4大支柱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壮大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文旅创意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第三代半导体、基因与生物技术和未来网络等科技革命和未来产业制高点,实施数字经济引领工程,推动下一代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高水平深化改革开放。发挥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的改革探路作用,努力开创厦门经济特区和两岸融合发展新优势。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共同产业,率先推进两岸全方位立体联通,率先实现厦门金门融合发展。奋力打造世界一流港口。

真正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优化岛内外教育资源,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落实厦门“海纳百川”人才计划,认真实施《厦门市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实施方案》,把厦门高质量发展的动能转换到依靠科技创新上来,加快建设高水平厦门科学城,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优良环境。

坚持人民至上 践行为民宗旨

苏秋华——中共厦门市委党校副校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为“六个必须坚持”,其中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位列第一,我们要认真领会其深刻内涵,答好新时代新征程“人民至上”考题。

必须站稳人民立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人民至上,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红线。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必须实现好人民利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人民至上,就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关乎群众收入的现实问题上,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在关乎群众生计的现实问题上,要实际了解群众的安危冷暖,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关乎群众栖居环境的现实问题上,要认识到环境就是民生,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关乎人民群众权益的现实问题上,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致力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好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

必须尊重人民创造。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激发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激励人民自觉投身改革、支持改革,贡献智慧和力量,创造性地完成各项任务、推进各项事业;要广泛凝聚人民力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将人民组织起来、动员起来,把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人民创造历史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坚持严以律己 增强纪律意识

石红梅——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七章明确规定,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是党章对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这为新时代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方略提供了明确而具体的目标指引和行动遵循。

“严守党的纪律”是对党员党性的重要考验,更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实践检验。党员的纪律要求是强制性的,纪律文本也是刚性的,但我们党历来强调要培养“自觉的纪律”,这是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党员干部养成遵规守纪的高度自觉,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行稳致远,进而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为党和国家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坚持严以律己,增强纪律意识,就要养成遵规守纪的高度自觉。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一是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要自觉地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用党章党规党纪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永葆政治本色。二是要自觉接受监督。在组织的监督执纪、审查调查、思想政治工作中,不断唤醒党员纪律意识,通过主动接受他律强化自觉,坚决纠正偏差、校准方向,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三是要强化纪律执行。坚持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对违纪违法行为零容忍,把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有效贯通起来。四是要注重日常教育培训。推动警示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注重用身边人身边事开展警示教育,用典型案例常敲警钟,用活教材让党员干部受警醒。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开展沉浸式学习教育,持续深化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严以修身、严以律己、怀德自重、知止守戒。

把稳思想之舵 锤炼忠诚品格

薛秀军——华侨大学社科处处长、教授

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改造主观世界,深刻领会这一思想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党性锻炼等一系列要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传统。我们要高度重视通过理论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理想,强化信念,锤炼党性。只有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才能使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才能使广大党员干部锤炼政治品格,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马克思主义;才能使全党上下始终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把党锻造成一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坚硬钢铁。

重视理论学习,特别是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全面系统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要立足实践,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学,要把学思想和立足本职岗位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切实发现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各项工作。作为高校教师、作为社会科学工作者,不仅要自己学,而且要带动大家一起学,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更好地进学校、进社区、进学生头脑、进群众头脑,努力使主题教育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等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从三个维度把握重大意义

张劲松——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新时代是新思想的广袤沃土,新征程需要新思想武装全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这一论述从思想引领、理论创新和党的建设三个维度指明了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

凝心聚魂,为奋力新征程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以党的创新理论来武装自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的最新成果,通过主题教育活动,推动全党深刻领会这一创新理论的精神实质、核心要义和理论品格,不断增强全体党员在政治思想和情感上的认同,在思想行动上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理论武装,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概念的提出,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魅力和实践伟力,以真理效用和实践效能使世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力量”的对比发生新的变化。主题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在于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加强党建,锻造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要勇于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清除损害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重视调查研究,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更好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完成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服务。

以学促干推动两岸融合发展

谢银萍——厦门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副教授

开展主题教育,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抓手。省委部署“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在本质上与主题教育高度契合。

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思”为“用”之前提,“信”为“行”之根本。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厦门肩负重大探索使命,必须以本次主题教育为重要契机,真正做到“以学促干”。

把准“融合发展”丰富内涵。“融合发展”并非单一政策工具,其兼顾多维、动态、互动、渐进等鲜明特征。“深化各领域融合发展”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互为支撑,协同共进,密不可分。“融合”才能拥有更多和平,“和平”方能推动各领域真正融合,其本质是两岸同胞福祉所依、命运相连的共同诉求。

破解“融合发展”路径难题。从台胞方面看,在社会参与、社会融入、社会交往、情感共通、制度认同等方面存在多元差异;从大陆方面看,政策供给、对接、落地、反馈等一系列链条上尚未实现无缝衔接,缺乏成熟完善的评估机制。厦门要抓牢区位优势,以“敢为”之勇气,探索制度设计之“先”之“特”;必须将现有特色优势转化为制度设计的能量源泉;在高质量发展布局中克服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深度提升工作思路,吸纳更多台胞参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开创“融合发展”崭新局面。中国式现代化为台胞提供了广大机遇空间。厦门对台工作不能止步于过去的“成绩单”,必须提高站位,发挥特区优势,针对台情“善于解剖麻雀”,做足调查研究;把工作难点痛点、老旧问题摸准摸透,问计台胞,优化政策,充分尊重、关爱、造福台胞。

大兴调查研究 争优争先争效

何军明——厦门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也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法宝。大兴调查研究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市发展迎来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繁重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要求全市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深入基层单位,进行问题梳理、难题排查,把大兴调查研究与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紧密衔接起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以调查研究促进深学争优。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我们要通过调查研究促进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以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促进全市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刻领会、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以调查研究促进敢为争先。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坚持问题导向,要聚焦真问题,特别注意预防各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把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作为切实转变各级党员和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的有效途径。我们要通过调查研究促进全市党员发扬担当精神和斗争精神,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积极探索在复杂环境、多重约束下解决问题的各种实现路径。

以调查研究促进实干争效。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就是大兴实干之风。坚持求真务实、务求实效,引导全市党员干部传承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作风,对我市构建“4+4+6”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厦门科学城创新载体、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实施跨岛发展战略等厦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以调研促实干,推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安全等各项任务不断取得新进展。

※文章来源:厦门理论在线


主办:厦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厦门市社会科学院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大连兴馆巷1号社会科学大楼
备案:闽ICP备2022019297号
技术:执觉传媒   
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