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新文科建设 加快构建哲学社会科学 自主知识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研讨会综述

时间:2025-08-25浏览次数:63
加快构建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

8月19日,由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和福建省社科联共同主办、福建师范大学承办的“深化新文科建设 加快构建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研讨会在福州召开。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省社科联主席张彦,福建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潘玉腾出席会议并致辞。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魏畅主持开幕式和主旨报告环节,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方千华主持交流发言环节。

  张彦指出,文科是人类知识图谱的重要板块,在“两个大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迫切需要通过新文科建设,拓展研究领域,变革研究范式,创新研究方法,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提升中国理论、中国学术、中国文化的影响力。福建将以建设社科强省为契机,加强学科专业优化调整,深化教育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改革,建强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推出一批重大研究成果,为创造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意义的自主知识体系贡献福建力量。

  山东大学党委书记、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任友群出席并作主旨报告,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郭为禄教授、中央财经大学校长马海涛教授,厦门大学副校长方颖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臧峰宇教授、福建师范大学校长郑家建教授作主旨发言,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孟天广教授、南京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张亮教授、同济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林善浪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高利红教授、华侨大学科研院院长薛秀军教授、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陈丽君教授作交流发言,分别结合各自深耕研究领域,从不同学科角度分享了深化新文科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共同就加快构建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路径进行深入探讨。

一、以新文科建设赋能中国式现代化

  新文科建设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文科领域创新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指引。深化新文科建设,既是建设教育强国、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核心任务,也是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内在要求。任友群教授表示,新时代新征程深化新文科建设,必须加快构建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以中国自主人才培养体系革新筑牢人才根基,以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奠定理论自信,以“两个体系”协同打造高质量人才培养新高地,形成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格局,为教育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孟天广教授认为,计算社会科学是社会科学在数字时代的必然发展方向,也是我国新文科建设的基础领域,应构建全国共享的数字科研基础设施、优化学科目录体系、建设文理交叉重点实验室、加快培养复合型数字人才和协同育人机制,并基于我国数字化转型的先发实践和文理交叉的学科基础,形成计算社会科学的学术、话语和学科体系。张亮教授分享了南京大学积极开展新文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他认为,面向人工智能时代进一步推进新文科建设高质量发展,应站稳中国立场,拥抱技术发展,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调发展,以新文科建设助推学生全面发展。林善浪教授指出,新文科建设关键在于机制创新。他强调,应进一步探索彰显新文科优势的发展模式和机制,打造面对教育生态变革的高校办学模式,分类推进人文社会科学机构改革和人才考核评价,建立面向百年变革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面对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时代命题,哲学社会科学亟需扎根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在理论创新与育人实践中彰显主体性和原创性。郭为禄教授认为,构建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是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法学界必须完成的重要使命。他强调,要结合中国法学的理论与实践,把握构建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历史方位和发展路径,构建以实践为导向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模式。马海涛教授指出,构建中国财政学自主知识体系,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回应时代需求,在准确把握财政学特殊性与一般性的辩证统一中推进理论创新。他指出,要积极回应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财政命题,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深化中国特色财税体制改革,以更加开放、融合与实践的模式,培养具备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臧峰宇教授介绍了哲学领域“101计划”的进展和经验。他认为,建构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经验的哲学知识体系,要推动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与面向现代问题的学术创新同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哲学教育相互促进,为培养高素质哲学人才确立坚实的学理基础。高利红教授提出,生态环境法的自主知识体系建构,需要回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维方式。她认为,应将学术视野扩展至人与自然的关系领地,构建以天人合一为理想图景,以全球化下的中国化和中国视角的全球化为立场,以描述—批判—建构为进路,以法律规范为知识生产的起点和终点,综合运用法教义学和社科法学的生态环境法自主知识体系。

三、结合社科强省建设助力福建新文科发展

  在深化新文科建设进程中,福建以建设社科强省为契机,紧密结合区位特色与学科优势,形成了富有地域特点和创新意义的实践路径。方颖教授指出,新文科建设承载着推动文科教育创新变革、助力国家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使命。他从强化价值引领、构建“五维”美育体系、实施跨学科人才培养、建设原创性教材、促进高水平科研融入教学、打造“RAISE”AI课程体系及建设新文科实验室等多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厦门大学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的实践与经验。郑家建教授详细阐述了福建师范大学立足区域特色、服务闽台融合的新文科建设“福建师大模式”。该模式将新文科建设与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相结合,通过学科重构、思政育人、模式创新、数字赋能、智库服务等途径推动传统文科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薛秀军教授强调,新文科建设是新形势下促进文科发展的创新举措。华侨大学立足侨校特色,以“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为宗旨,系统推进学科交叉融合,通过搭建跨学科科研平台、深化有组织的科研、开展融合式培养改革等方式,持续强化新文科建设,努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陈丽君教授介绍了AI时代心理学学科的机遇与挑战。她认为,AI技术正在深刻重塑心理学学科,其核心影响在于打破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心理学的长期壁垒,推动学科方法论、研究疆域和定位的系统性变革,同时伴生一系列严峻挑战。心理学学科应在主动拥抱技术的同时,坚守人文关怀和理论内核。

  会议期间,山东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举行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


主办:厦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厦门市社会科学院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大连兴馆巷1号社会科学大楼
备案:闽ICP备2025111608号
技术:执觉传媒   
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